我个人认为罗振宇有这样的反省姿态,很值得点赞,我也认为罗胖当初停掉了逻辑思维的视频节目,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篇一】《罗辑思维》读后感 一个网友对罗胖的评论挺好的:我觉得他讲的问题需要把自己的感情剥离出来分析,在生死、金钱面前,很多人确实做出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需要进行两面分析。
这次主要是读了它的商业篇,多角度理解商业和认知篇。在忙于生活的时候,知识经济已经起飞,看着罗振宇老师和樊登老师的各种经典语录,醍醐灌顶,一头扎进去后,就忍不住往更深入了解,stay hungry 的感觉。
对,是时候需要改变了,不能原地不动,想到什么就写点什么,慢慢会写得更好。
对我而言,我一直以为,是我的储备不够,也的确如此,尽管有时也看了很多书,但所记忆的内容都比较含糊,在不确定、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下,我是没有底气去讲的。
不是,逻辑思维那个叫罗振宇,锤子手机的叫罗永浩。【如果觉得回答满意,请采纳,谢谢。
互联网上一共有两个罗胖,一个是锤子科技的创始人罗永浩,另外一个呢就是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今天我就从一个读者或者说一个粉丝的角度来拆解一下罗振宇。
我们先看罗振宇这个人,罗振宇是得到app是创始人。得到app是什么?它是一款专门教授别人知识的一款app。
大家似乎更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赞同他们的观点,例如这两年很火的《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虽然深知演讲能力的重要性,我却在演讲上出现了尴尬事,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
有人说罗当时在西门子总部砸冰箱出名了 所以觉得他和锤子有缘 就叫锤子了。但是今天我听见了一个更合理的说法,现在与大家分享。有人认为取名锤子源于对方舟子的恨,锤子手机这个名字,就是为了侮辱方舟子的。
知识付费合情合理,罗振宇并没有骗人,平台把知识总结归纳,用户付费学习,用户能够更好地学到新知识,这本就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虽然知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否认知识的重要性,知识付费是新的产业方式。
罗振宇已经很努力了,从几年如一日的罗辑思维开始,到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到得到APP,到得到大学。
所以逻辑思维的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认知盈余下“得到”的内容得到大量拥趸,“得到”作为知识付费平台的运作,正是如和菜头说的“解决的是在知识领域内的信息不对等问题,降低了学习梯度,从而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罗振宇讲的《罗辑思维》是一档深受大众喜爱的节目,根据节目反响来看,是一档不错的节目。罗振宇在节目中分享个人读书所得,启发个人的独立思考。对于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他有较深刻的洞察。
逻辑思维这个节目前期质量比较高,后期质量不稳定,有些说法比较牵强。是这个也难免毕竟是每期都要想办法找个别出心裁的话题出来研究,想做到每期都保质保量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本人是学经济学的,逻辑思维有关经济学的节目,没有一期是靠谱的,没有一期是没有硬伤的。但有趣的是,罗振宇这个人还经常“在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或者建议大家学经济学,或者自称学了经济学受益匪浅等等。很无语。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这个节目已经播出好久了吧,因为罗振宇是新闻学专业出身,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硕士毕业,所以我平时听这个节目觉得他的声音还是挺舒服的,很容易理解,听得进去。
在这里我们要警惕的是,罗振宇传授的知识基本上都是一些最终的结论,真正的知识往往是得到这些的思考逻辑,这些东西是罗振宇没办法传授的,它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得到。
罗振宇认为,当下内容付费产业应该用产品化的思路去运营知识服务。“不管用户是否使用产品,但是他买了,满足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就是产品的功能之一,‘买了不看’是媒体人的思维,是传播冲动的心里作祟。”罗振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