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水稻产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水稻产量随产量构成因子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位面积总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关系最密切,贡献更大。单位面积总粒数由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组成,单位面积穗数是由移栽密度、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
2、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和粒重四个基本因素构成。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
3、水稻产量的形成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1.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
4、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个因素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
5、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水稻育苗出现问题(1)水稻的播种量太大,导致水稻形成弱苗。(2)水稻秧苗如果遇到连续低温,就会出现出苗慢,生长慢的现象。
6、水稻青枯.青枯病产生较重,没有采用合理的预防对策,导致很多水稻苗发生旺长状况,比较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发育过程。水稻种类缘故有可能是选用了品质不太好的水稻种类,造成水稻在成熟期的情况下,产量及其出米率降低。
1、穗粒数:调查2穴(穴穗数接近平均值)。千粒重:以常年千粒重为计算理论产量,八五折后即为估产产量。计算公式:估产产量(kg)={【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106】}*0.85。
2、测算水稻产量的 *** 和公式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标准圆孔法此法需在田间选定35个样点,每个样点随机抽取1020株稻穗,将稻穗打散并去除杂质,随机抽取100粒左右的籽粒,并通过标准圆孔计数器进行计数。
3、之一步,在稻谷成熟时根据被测田块面积确定样点的数量、大小和取点 *** 。被测田块的面积大,则样点的数量就多些、大些,反之则少些、小些。一般每667米2可以取3个点,再大些可以取5个点或7个点。
1、产量要素(1)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每穗粒数的多少和水稻小穗内小花的数量有直接关系。(2)形成穗数: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组成。
2、②、肥效反应延后在拔节期,使水稻底节拉长,容易倒伏,影响水稻产量,进而影响出米率。
3、增加水稻千粒重,增加水稻千粒重,一是保证幼穗发育后期有良好的营养条件,使谷壳长得较大,便容纳更多的灌浆物质。二是灌浆成熟期采取湿润灌溉,进行养根保叶,形成较多的光合产物,使谷粒充实度好。
水稻产量的形成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1.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
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分别是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水稻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个因素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