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板桥。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1、清朝被称为扬州八怪的八个人中以画竹子闻名的是郑燮。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
2、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
3、你好,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 音:“谢”),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
4、郑板桥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问:清朝被称为扬州八怪的八个人中以画竹子闻名的是哪一位?郑板桥。
清朝被称为扬州八怪的八个人中以画竹子闻名的是郑燮。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
1、兰竹石。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清瘦简练、风格劲健的兰竹成就最为突出,也最受世人称赞。郑板桥画竹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到了66岁时,其墨竹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2、郑燮,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尤擅画兰竹。图,以石为脉,兰竹相间,《兰竹石》为郑燮兰竹石中的精品。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3、郑燮,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尤擅画兰竹。《兰竹石》图, 以石为脉,兰竹相间,为郑燮兰竹石中的精品。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4、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
清朝被称为扬州八怪的八个人中以画竹子闻名的是郑燮。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
你好,当然是郑燮,即郑板桥。郑板桥,原名郑燮(xie 第四声),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和文学家。
郑板桥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当然是郑板桥啦。目前,有着“当代郑板桥”之称的启体传人李传波老师的红竹画、墨竹作品影响力较大,极具升值潜力。下面这幅是李传波红竹画《咏竹》左边前半部分:健添秋雨响,乾助夜风清。雀静知枯折,僧闲见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