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的演化过程主要分为4个时期,分别是幼年期、壮年期、衰退期以及死亡期。恒星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只是巨分子云,在初始阶段会被密集的星云气体以及灰尘掩盖,很难被观测到,这个时候被称为博克球状体。
恒星的一生:气体、原型恒星、褐矮星、主星序、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黑洞。恒星之初是一团冰冷的气体,在自身的引力下,这些气体开始收缩。
恒星内轻元素聚变成重元素的过程可能可以持续几十亿年,这是恒星的稳定期,然后当热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越来越少的时候恒星就会膨胀形成红巨星。
当快到一定的程度后,内部的密度增高,压力增高,温度随之增高。气体内部逐渐会形成一个压力场与自身的引力相抗衡,达到一个平衡位形,防止因引力继续快速塌缩,这个时候的状态叫星坏。
我们首先来看恒星的一生:恒星的诞生 在星际空间普遍存在着极其稀薄的物质,主要由气体和尘埃构成。它们的温度约10~100K,密度约10-24~10-23g/cm3,相当于1cm3中有1~10个氢原子。
恒星的一生就是一颗恒星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过程,恒星演化是是十分缓慢的过程。天文学家根据对各种各样的恒星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弄清楚了恒星的一生是怎样从孕育到诞生,再从成长到成熟,最后到衰老、死亡的整个过程。
1、质量再大的恒星,8倍太阳质量以上的,由于自身引力巨大,其本都会持续塌缩成为黑洞。科学已经证明黑洞同样会向外辐射粒子而损失能量,霍金还推算认为黑洞最终会因能量损失尽而完全消失。
2、可能会。48亿年后太阳变成红巨星,然后自身收缩成白矮星此时太阳有可能变成黑洞。但是如果太阳吸收不到物质,无法增加自己质量的话,就不行了。太阳质量太小,不会变成黑洞。
3、太阳没有可能变成黑洞。黑洞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后期,经过超新星爆发的方式快速抛去其外层气体后,经过引力坍缩的恒星核。要形成黑洞,其源恒星的质量不能小于7倍太阳质量,并且引力坍缩的恒星核质量不能小于4倍太阳质量。
4、恒星的一生是从形成到消失。恒星演化是一个恒星在其生命期内(发光与发热的期间)的连续变化。生命期则依照星体大小而有所不同。单一恒星的演化并没有办法完整观察,因为这些过程可能过于缓慢以致于难以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