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痘浆法是取天花患儿的新鲜痘浆,以棉花蘸塞入被接种对象的鼻孔,以此引起发痘,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因本法需直接刺破儿痘,病家多不愿接受,故在古代也较少用。
1、这就是祖国医学传统的“以毒攻毒”学说的实际应用。我国古代医家就是据此创造了预防天花病的“人痘接种法”。
2、人痘接种,实际上是采用人工的 *** ,使被接种者感染一次天花。但是,这种早期的种痘术,所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做:“时苗”。
3、人痘苗的选育 *** ,完全符合现代制备疫苗的科学原理。它与今天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定向减毒选育、使菌株毒性汰尽、抗原性独存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
4、最早的天花疫苗接种 *** ,是利用天花患儿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这一种痘法也叫做“人痘法”,跟后来的“牛痘法”相区别。
5、我国早在16世纪前后已知道使用人痘接种法(采用轻症天花病人痘浆接种于健康人的鼻孔)来预防天花。1567~1572年间明朝已经设立了痘疹专科,接种痘浆法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
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法,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四种: 人痘接种法。取痘痂20-30粒,研为细末,和净水或人乳五滴,调匀,用新棉摊薄片,裹所调痘苗在内,捏成枣核样,以线拴之,塞入鼻孔内,12小时后取出。
我国在治疗疾病的历史进程中,首先发明了人工免疫疗法——人痘接种术。这项发明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在人类治疗传染病的历史过程中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痘浆法是用蘸有疮浆的棉花塞入被接种人的鼻孔里,使受感染。旱苗法是将痘痂阴干研细,用小管吹入被接种儿童的鼻孔里。也有先用水把痘痂干粉调匀后使用,称为水苗法。
3年前后传入朝鲜。1718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夫人蒙塔古在土耳其(由俄国传入)学会了种痘术,返回英国宣传和推广。1721年,美国医师波尔斯在美国首次为自己的儿子和两名奴隶接种了人痘。
公元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长崎,把种痘法传授给折隆元,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医宗金鉴》传到日本,种痘法在日本就广为流传了。其后此法又 传到朝鲜。十八世纪中叶,我国所发明的人痘接种术已传遍欧亚各国。
年英国人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1806年由葡萄牙商人传入我国。因为牛痘法更加安全,从而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法。
世纪,我国的人痘接种术由俄国传至土耳其,此后又流传到英国。随后,在欧洲各国、非洲北部突尼斯,印度、日本、朝鲜等地也试行接种人疸,并在接种 *** 上有所改进。
早期的种痘术,采用的是烈性传染病天花的痂,叫作“时苗”,实际上是以人工的 *** 使接种者感染一次天花,危险性比较大。我国劳动人民在种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掌握了选择苗种的经验。
人痘接种,实际上是采用人工的 *** ,使被接种者感染一次天花。但是,这种早期的种痘术,所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做:“时苗”。
天花,中医称为痘疮,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几千年来,天花的传染使千百万人丧失生命或毁容。
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法,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四种:痘衣法:用得了天花的患者的衬衣,给被接种者穿上,使他感染。痘浆法:用棉花蘸染痘疮的疮浆,塞入被接种者的鼻子里,使他感染。
明末医家聂尚恒 聂尚恒与人痘接种术的关联证据目前主要有以下三条: 明末方以智(1611―1671)1643年写的《物理小识》,卷四“痘”条曰:“神痘法,丸痘汁纳鼻,呼吸即中矣,发必中指冷,以包焦也。
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人痘接种。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介绍:“治小儿身上有赤黑疵方:针父脚中,取血贴疵上即消”“治小儿疣目方:以针及小刀子决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傅之”。
中国早在宋真宗时代(998~ 1002)即发明了人痘接种法,但此法不安全,有时会引起天花。
人痘接种技术出现于明朝。清《痘科金镜赋集解》记载:“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今安徽太平)……由此蔓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