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是海水鱼。石斑鱼是石斑鱼亚科鱼类的总称,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棘鳍总目、鲈形目、鲈亚目、鮨科,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以及南海海域 。
石斑鱼的种类如下:老虎斑。东星斑。点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红瓜子斑。斜带石斑鱼。
十大名贵石斑鱼排名为:东星斑、皇帝星斑、杉斑、油缒、老鼠斑、西星斑、黄陂老虎斑、赤点石斑鱼、金钱龙趸、蓝瓜子斑,都是非常珍贵的鱼。东星斑。东星斑属于石斑鱼的一种,是高档鱼类,它的味道鲜美。
常见的石斑鱼品种有有淡水石斑鱼、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鲑点石斑鱼、蜂巢石斑鱼、巨石斑鱼、宝石石斑鱼、点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等。
1、淡水石斑鱼养成可采取混养,在混养中可采用两种 *** :一是在池塘中混养少量淡水石斑鱼,每亩水面混养淡水石斑鱼22-50尾左右,经半年时间养殖,体重平均可达300克以上,经一年时间养殖体重可达500克左右。
2、成鱼养殖小量群养:淡水石斑鱼可在鱼塘中小量群养,1亩河面群养淡水石斑鱼25~50尾上下,经大半年时间养殖重量均值可达300克以上,经一年时间养殖重量可达500克上下。
3、一般根据石斑鱼的大小,用切鱼器将小杂鱼切成合适的大小,然后喂食。平时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观察石斑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检查网箱是否破损,饲料是否过剩,网箱是否有污损生物附着等。
4、石斑鱼,是海生鱼类。需要海水盐精,调配到盐度25%-30%左右,温度要在25度之间会好些,温度低会影响摄食。这个季节养石斑鱼注意以下几点。
5、环境要求 人工养殖淡水石斑鱼,要是池塘养殖的话,要模拟海洋环境,如控制温度,在苗期水温必须在28度以上,以保证石斑鱼在苗期成活率。
6、选择未受污染或轻度污染的自净能力强的海域进行养殖;海陆运输应方便苗木、饲料和产品的运输。已成功育成龙胆和斜带石斑鱼,但数量少且不稳定。石斑鱼养殖技术比较成熟。
养殖半年后,淡水石斑鱼的平均体重可以达到200克左右,养殖一年后,体重可以达到250克以上。
淡水石斑鱼为底层鱼类,耐低氧,抗病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鱼病, 可与罗非鱼、鲫鱼混养,以清除罗非鱼、鲫鱼池塘中的小鱼苗,达到优质高效的 目的。
养殖石斑鱼需要经常换水:这里换水不是指一个鱼池全部换水,而是每次换水换一半左右。因为石斑鱼耐缺氧性极差,所以一旦缺氧,就会大批死亡,而经常换水就能保证鱼池内氧饱和度比较高,从而避免缺氧。
池塘消毒 池塘面积为50~100立方米,水深1~5米,淡水石斑鱼养殖池底部为沙质,水质无污染,底部可以铺上一些轮胎、卵石等,因为淡水石斑鱼有钻洞爱好。
水质调控:淡水石斑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透明度通常为35~40cm,在养殖前期,换水不宜过频繁,可每25d换1次水,一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20~40cm之g。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鲷科鱼类。英文名:Managua Cichlid。1988年引入中国台湾,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广东、江西一些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
如图 , 华鳈 学名 鲤科 Cyprinidae 鳈属 Sarcocheilichthys 鱼类 下图为 华鳈 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俗称 花石鲫,黄棕鱼,山鲤子 头长小于体高。口小,弧形,亚下位。
淡水石斑鱼 躯干两侧各有8条黑纹,垂直黑条纹中央有较黑的色素块。胸鳍淡黄色,腹鳍、背鳍、臀鳍皆具有黑色条纹,尾鳍黑色条纹与身体垂直。除黑白条纹外,成鱼体表略带黄色,体色随外界水环境及生殖期间起适应性变化。
如图 ,应为 石斑鱼属 海生鱼类。
1、可能有寄生虫 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鳃、头、口腔和眼等部位,对于石斑鱼的危害有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种。
2、在发病期间的石斑鱼体质较弱,很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如细菌感染和寄生虫病等,如果进行杀虫、消毒和搬塘等对石斑鱼 *** 性大的养殖措施时往往会引起大量死亡,甚至出现“爆塘”现象。
3、海水养殖鱼类主要有大黄鱼、美国红鱼、石斑鱼、大菱鲆、牙鲆和鲷鱼,病害主要为孤菌病、纤毛虫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