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经络共有6条,分别是外侧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后侧足太阳膀胱经,以及内侧的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腿部经络不通就容易脂肪堆积,造成肥胖,关节炎,静脉曲张,手脚冰冷。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隐白穴,止于腋下的大包穴。共计42个穴位,左右各有21个穴位。脾是谏议之官,就是黄帝不对,要告诉黄帝。脾主四肢,比如说肌肉萎缩,这是脾脏出了问题。在液为涎xian,就是口水,味道是甜的。
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沿足内侧缘循行,过内踝前缘上行入腹,止于大包穴。脾经上分布着21个穴位。在上午9~11点(巳时)期间,气血充盈脾经,此时调理脾经效果显著。
太白穴。此穴可作为保健要穴使用,因为它补脾的效果是更好的。对于脾虚引起的任何不适,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边有齿痕、腹胀及消化不良等, *** 此穴都有效果。
足太阴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内侧的隐白穴,上行至内踝前面,沿小腿内侧正中,大腿内侧前缘上行,达腹部和胸部的外侧,止于胸胁部的大包穴,与手少阴心经相交接。计21穴,左右共42穴。
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推300次。 补肺经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环指螺纹面旋推300次。 揉二人上马:用拇指指端揉小儿手背环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处50次。
1、宿便:积存在肠内排泄不出的、恶臭的、黑绿色的坚硬的粪便。新陈代谢:每天有上亿的细胞死亡、蛋白和脂肪的代谢。
2、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恰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脾脏的实质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三部分: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是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场所。
3、脾脏结构图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左侧与膈之间,相当左侧第9~第11肋的深面,其长轴与第10肋方向基本一致。正常人在左肋弓下不能触到脾。脾的位置可因 *** 、呼吸及胃的充盈程度而有所变化,平卧比站立时高约5cm。
4、脾:位于左季肋部,恰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在肋弓下不能触及。.肾:位于腹腔的后上部,脊柱的两旁。胃位于腹腔左上方,大部分在左季肋部,小部分在上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