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舞象之年是个汉语成语,在古代是15岁到20岁男子的称呼。这个年龄段的男子,已经不是孩童了,但却还没有不如成年。
正确答案:15~20 舞象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是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语出《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
舞象之年是个汉语成语,在古代是15岁到20岁男子的称呼。这个年龄段的男子,已经不是孩童了,但却还没有不如成年。
古人口中的舞象之年指的是13岁以上的男孩。舞象 wǔxiàng 学象舞。象舞,武舞。古代成童所学。舞勺 wǔshuò 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13岁)学习勺舞。
舞象之年指15岁至20岁时期。舞象之年是成童的代名词,出自《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礼记·内则》为《礼记》的第12篇,内容为在家庭内部父子、男女所应遵行的规则。
-1岁:赤子、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赤子——刚生的婴儿。襁褓——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2-3岁:孩提 指初知发笑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3-8岁:垂髫(tiáo)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襁褓——指不满周岁 孩提——指2~3岁 髫( tiáo) 年——指女孩7岁。垂髫( tiáo) :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龆年——指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形容年龄的古代称谓如下:0岁:初度、赤子、襁褓、汤饼之期。1岁:牙牙。2岁:孩提。8岁:总角、童龇、始龀、髫年、始龀、龆年。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10岁:幼学、外傅之年。12岁:金钗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