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鱼的正式名字是绿鳍马面鲀,是一种颇有经济价值的鱼类。
扒皮鱼的正式名字是绿鳍马面鲀,是一种颇有经济价值的鱼类。
扒皮鱼是绿鳍马面鲀,又叫马面鱼。为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其年产量仅次于带鱼。营养丰富,除鲜食外,经深加工制成美味烤鱼片畅销国内外,是出口的水产品之一。分布于太平洋西部。
问题三:扒皮鱼是什么鱼 扒皮鱼即马面鱼 学名叫绿鳍马面,在上海和闽浙一带称橡皮鱼、剥皮鱼,在北方称猪油、皮匠鱼、而包鱼、烧烧角。
扒皮鱼是一种颇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每年12月至隔年3月为其泛期,这鱼除了那根突出于鱼背的硬骨外,最特别的是身上那张粗糙如砂纸的鱼皮,因为这一缘故,必须把皮扒掉才能烹煮,也因此换来了“扒皮鱼”这一俗称。
扒皮鱼是一种温暖性近底层鱼类,营养相当丰富的鱼类,它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每100克鱼肉就含92克的蛋白质,其他营养成分包括微量的脂肪、钙、磷、铁等。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及脂肪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不比其它鱼类差。
扒皮鱼即马面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在上海和闽浙一带称橡皮鱼、剥皮鱼,在北方称猪油、皮匠鱼、而包鱼、烧烧角。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400克左右。头短,口小,牙门齿状。
叫剥皮鱼,这种鱼头有点大,但是身是小的,剥了皮全身都是白的,而且骨是脆的。
叫剥皮鱼,这类鱼头有点大,但是身是小的,剥了皮全身都是白的,而且骨是脆的。
红色的鱼可以吃的是金枪鱼,体形较长,粗壮而圆,呈流线型,向后渐细尖而尾基细长,尾鳍为叉状或新月形。尾柄两侧有明显的稜脊,背、臀鳍后方各有一行小鳍。具有鱼雷体形,其横断面略呈圆形。
这应该是剥皮鱼,学名是绿鳍马面鲀,又叫马面鱼。剥皮鱼的鱼皮很粗,一般要剥掉以后才吃,所以得名。红烧好吃,剥皮鱼洗干净,在鱼背两面打上花刀,放盘中倒入料酒和盐腌制20分钟。